看到母親家車庫的木箱里還有一盞煤油燈的存在,讓我想起六七十年代鹽場,煤油燈是圩子里每戶人家必備照明用具之一,從我記事起,我對煤油燈就結(jié)下許多特殊的情感。
在那個電力資源十分缺乏的年代,煤油燈,蠟燭,手電筒,自制煤油燈,馬燈成為人們生活,工作中必備照明用品。
曾記得,我家住在靠近海邊最近鹽圩里,為了通上照明及生產(chǎn)用電,母親憑借著韌勁,徒步走上來回近三十多里路,幾經(jīng)數(shù)次周折才讓動力部門通上電。
今生也忘不了,室內(nèi)通上照明用電的那一刻,圩子里所有人真是歡天喜地,從今改變了不用煤油燈的日子。可好景不長,電力資源有限,時常停電那是常有事情。
停電的時刻,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(yè),煤油燈和蠟燭又發(fā)揮了它的作用,有時間整夜沒有來電,只好又點(diǎn)起了煤油燈。由于用的時間久了,兩個鼻孔里全是黑灰,屋內(nèi)的橫梁上都是掛滿了黑灰。
但是煤油也靠計劃,所以只能靠蠟燭來交替使用,有時候,母親還搓點(diǎn)棉線,把飯碗朝下,滴上豆油便可心當(dāng)作照明燈了,那個時候雖然苦點(diǎn),但心中總是無比的開心。
當(dāng)夜間天氣有變化時,手電筒就派上大用場。它方便,可以隨身攜帶,拉布,收取鹵水,深夜里總是陪護(hù)著鹽場人度過多少黑夜。至今,母親床邊的枕頭下放有一把手電筒。
生活中,為了貼補(bǔ)生活的困難,深夜里母親還帶上馬燈來到鹽河邊挑小罾,有了它方便許多,更是捕捉了不少魚蝦。
歲月如梭,光陰似箭,五彩斑斕的霓虹燈點(diǎn)亮了城市的每個夜晚。家中那盞蒙塵的煤油燈雖然不再使用,但它讓我時刻不忘初心使命,珍惜今天幸福生活。(楊波)